当前位置: 名家专访 > 查看详情
田镛(上):为国家做贡献,画什么我都高兴
来源: 中文宣三百      作者:文宣君      时间:2018-08-20 10:35:34
7月10号下午,改版后的新《走进艺术家》如期启动,第一位应邀受访者是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大师,中文宣三百书画院院长、艺委会主任田镛。

田镛,男,汉族,1938年生于北京市。自幼喜爱绘画,现为北京画院高级美术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当代工笔学会会员、北京工笔画学会理事、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会员。中文宣三百书画院院长。1959年创作《竹石伯劳》作品入选“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会”。1961年考入“北京中国画院”国画天空生班,师从著名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先生。1962年创作《海棠黄鹂》入选“北京市花鸟画展”并出版。1972年先后为国家宾馆、艺术馆、大剧院和我国驻外使馆等创作作品。1984年至1993年作品先后在美国、日本等国家展出。1996年《田镛花鸟画集》出版。作品在多期美术刊物上发表,被《中国美术家名录》、《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》和《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刮典》等收录。


田镛先生耄耋之年,精神矍铄、步态稳健。见客微笑点头,友好示意,相互熟络后又兴致勃勃、谈笑风生。田镛先生一生与笔墨相伴,不论工笔写意,人物山水或是花鸟,样样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

为国家做贡献 画什么都高兴
采访正式开始前,田镛先生从硕大的内侧袋中掏出一部IPAD并打开了录音。“岁数大了,记不住事儿,录回去留点资料”,田镛先生如是说。他刚坐下来时,面对镜头显得有些拘谨,然而当主持人问起之前的生活经历时,他就来了精神。
“我父亲给了我太多的影响。”田镛先生略一思索,这样答道。田镛从小见父亲伏案作画,许多艺术名家也常来拜访,与父亲进行交流。可年幼的他并不知道,父亲田世光当时已是中国画坛颇有名气的艺术家了。他看着父亲手中的笔来来回回,纸上便像变戏法般浮现出一幅幅精致生动的图案,这极大激起了田镛的好奇心。父亲不在时,田镛便学着父亲的样子在纸上描绘,从此手中的笔墨,与田镛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小学四年级,画笔对田镛的吸引力越来越大,在课堂上画毛主席像、期末汇报成绩写书法、帮助编写教材放大卫生常识图;下课老师放在讲桌上的粉笔头当笔,稍平整的墙做纸,画小鱼儿,画家雀,画颐和园……田镛就在自然天地间恣意挥洒自己的创作欲望。


在父亲的熏陶和浓厚的兴趣之下,田镛开始了中国画的学习。起初他对花鸟画颇有兴趣,但父亲田世光却劝说田镛转向人物画。父亲的建议有他的道理:当时解放初期,社会需要反映工农兵人物形象的画作出现。在当时社会背景及经济条件下,花鸟画不受重视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,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,田镛决定转画人物。 
长大后的田镛报考了中央美院,想在绘画上再进一步。可因长期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作画,视力严重受创,高考体检未通过,只能与心中的艺术殿堂失之交臂,成为了田镛心中的遗憾。
落榜美院的他决心从事自己喜爱的花鸟画创作。他参加了北京业余绘画展、建国十周年等许多展览。田镛边画边学,从实践中摸索,准备考取北京画院。备考时,为了不重蹈中央美院的覆辙,听说生羊肝对眼睛好,田镛硬着头皮吃了好久。

“生羊肝不好吃着呐,”田镛笑着说,“羊肝多膻啊,一点盐都不能搁,清水洗净,放碗里开水烫烫就吃。”皇天不负苦心人,或许是被田镛的执着感动,他最终于1961年考取了“北京中国画院”研究生班。


北京画院鉴于当时花鸟画大师普遍年岁已高,花鸟领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。为抢救活传统,北京画院分为两个专业,一为花鸟,二为山水。田镛选择了花鸟,随著名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创作。
72年下半年,为响应国家需要,画院安排田镛等三人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画宣传画,田镛负责画梅。三伏天,几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。可三人丝毫没觉得热,翻遍资料,专心致志进行艺术创作。连睡觉的时候,田镛做梦都梦到了山上一簇簇盛开的梅花。历经几个月,这幅作品终于完成,至今仍保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二楼。田镛开心的说:“为国家做贡献,画什么我都高兴”!
此后的十年间,田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兴致勃勃地为国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优秀的作品,绘画功底也愈发深厚。

微 信 微 博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