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道德讲堂 > 查看详情
道德力量 | “第一书记”沈浩(一)
来源: 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 时间:2022-04-01 17:00:13

第一纸红手印是小岗人渴盼已久的心




   沈浩有一双总是笑含温暖的眼睛,厚厚的嘴唇透着一点憨拙,也透着一丝执拗。

   作为安徽省财政厅的一名干部,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,使这个在皖北农村长大的年轻人生活安逸而平淡。

   2004年,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。沈浩被选派为安徽省第一批下派农村于部,赴凤阳县小岗村任村党支部书记,时间三年。

   这一年,他39岁。2月,春寒料峭。走进小岗村的沈浩,所见所闻出乎意料。尽管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策源地发生了巨大变化,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。

   在小岗村第一次支部会议上,沈浩指着村委会账本上“3万元的集体欠债、全村人均收人2300元”这两个数字,掏出心里话:“小岗村起了个大早,却赶了个晚集。一夜越过温饱线,20年没跨过富裕坎。小岗一定要发展,不发展不行啊!”

   他花两个月的时间,把全村108户人家挨家挨户跑了两遍,与每一个村民促膝谈心,反复念叨一个理: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。他带着村里36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去华西村等先进村参观,一路走一路讨论:与先进村比,我们的差距在哪里?小岗下一步怎么办?

   一颗颗火星,就这样迸进了沉睡多年的小岗人的心里。这之后,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的资金,决定在满是泥泞的小岗村修上一条水泥路。这条路,成了最终点燃小岗村的第一把火。

   沈浩没有采取招投标的形式,而是将全村男女老少组织起来,投工投劳,按劳取酬。这样一是为了省钱,更是为了唤起每一个村民对小岗事业的参与意识。这是小岗村自大包干以来的第一次集体劳动,又是为自己村修路,人人心劲高涨。

   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,扛水泥,拌砂浆,什么活都干。有一天傍晚,人们都收了工,有一桶水泥砂浆泄漏到地上,临时找不到工具,眼看水泥砂浆就要凝固。沈浩袖子一挽,双手插进水泥砂浆里,一捧一捧地捧起来。旁边有村民看到了,也赶紧下手捧,一桶水泥砂浆就这样捧了个干净。这件小事传遍了全村,小岗人心里的一杆秤称出来了:这个书记是来干实事的!

   被命名为“友谊大道”的水泥路高质量完成,节余了一半的资金。小岗村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,沈浩为每一位获奖者戴上大红花,捧上奖金。小岗人笑了……

   这之后的小岗村,新事一桩接着一桩。所有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全部收回,开通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,修起了小岗农贸市场,建立了村卫生院,住房小区工程让26户困难群众率先搬进了二层新楼房,村里还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,新建的大包干纪念馆成为凤阳乃至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……

   2006年,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。“20年没跨过富裕坎”的瓶颈,在沈浩任职的第三年被突破。

   这一年冬去春来夏至秋到,小岗人有了心事。眼看沈浩挂职期满,就要回省城了。

   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和他的老伙伴们凑到了一起,这些当年连杀头、坐牢都不怕的人,这一次真的怕了。怕啥?怕沈浩走。他们合计着,说什么也得把沈浩留下。几天后,一纸摁着98个小岗村村民红手印的“请愿书”递到了省城,请求让沈浩在小岗再干三年。

   这个世上,还有什么比摁下一个红手印更能表达一个中国农民的情感?掏心扒肝的心愿,都浓缩在这一个个红手印里了。

   组织上征求沈浩的意见,他低着头半晌沉默。家有老母妻女,他牵挂。然而,他终于还是抬起头,做出了留下的抉择。98个红手印,拴住了他的心……

   他要引领小岗,振翅高飞……



第二纸红手印是小岗人奔向未来的梦




   外表憨厚的沈浩,有着极其敏锐的经济头脑。财经专业毕业和安徽省财政厅工作的经历,让他在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大潮中目光超前。他在村支部会上说:“纪念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!”他提出,只有搞现代农业,小岗才能大发展。

   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,从不轻信抽象理论,没见到碗里的饭,一切都是空谈。小岗村开展土地流转的第一个项目,是建立200亩的养猪场。

   一开始,很多人都不理解。当年摁下生死红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,也在其中。

   沈浩和村支部副书记张秀华一趟一趟往严家跑,老人脸向东,他们转到东,老人脸朝西,他们又转到西,苦口婆心,说下的话能装满一间屋。眼看春节就到跟前,过了年1000头猪娃子就要进村,真是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。

   严俊昌在沈浩的诚恳与坚持中逐渐被说服,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以及触手可及的收益让他终于点了头。

  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当一座现代化养猪场在小岗村建起,这里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,价格是普通猪的两倍,小岗人开始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惠。土地流转的农户,除去一年每亩地500元的租金,还在养猪场干活,挣劳务工资,再加上年终分红,一年的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倍。

   随后,村里发展起粮食、葡萄规模种植以及双孢菇产业、甜叶菊种植繁殖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。严俊昌的儿子严德友通过土地流转,一个人承包了200亩葡萄园,每亩收益是过去的十倍。父子俩逢人就讲:“现代化农业是小岗人的救星!”

   村里还实现了招商引资,办起钢构厂、装饰材料厂、节能电器公司等工业企业。同时,多家大型现代化企业入驻小岗,其中有美国GLG集团农产品深加工高科技产业园、广东从玉菜业有限公司、深圳普朗特集团的生态农业园,等等。

   新的小岗,在深化改革的阵痛中,凤凰涅槃。2008年,小岗村农民人均收人达到6600元,高出凤阳县农民人均水平2000多元,比安徽省人均水平高出39%,是沈浩初到小岗村时的三倍。

   一位朋友曾问沈浩:“你从省城下来,离开了温暖的小家,没觉得苦吗?”沈浩说:“我是吃了不少苦,但看到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,作为一个党员干部,作为一个男人,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。我能把自己最好的一段时光献给小岗,实实在在为农民干事我觉得值!”

   2009年秋,眼看沈浩的第二个三年又要到期了,小岗人再次坐不住了。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试探着问沈浩:“你给我们个实话,到年底还愿不愿留下来?”沈浩笑了:“只要你们欢迎我,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!”

   2009年9月24日,小岗村人又摁下了186个红手印,再次挽留省城来的好书记。这纸红手印,寄托了富裕起来的小岗村人更远大的梦想……


微 信 微 博 返回顶部